政策解读 – 《财富管理》杂志社 / 财富管理行业整合传播平台 Mon, 05 Dec 2022 05:52:3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3.6 解读:外商投资鼓励目录→更新 /2022120510043.html /2022120510043.html#respond Mon, 05 Dec 2022 05:52:36 +0000 /2022120510043.html 2022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鼓励类〓产业目录》),并即将于2023年1月1日施行生效。一旦生效,2020年版本的鼓励外商投资目录将被取代。

 

与上一版本类似,2022年鼓励类产业目录包括两个子目录:一是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简称“全国目录”,范围覆盖全国;二是中西部地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简称“区域目录”,范围覆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二者共同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享受鼓励优惠政策的具体行业进行了明确。

 

新发布的《2022年鼓励类产业目录》共收录1474项,其中国家◣目录519项,区域目录955项,比2020年的1235项(全国目录480项,区域目录755项)增加了总数的19%。目录项目的增加也是中国对于经济开放坚定立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将会有更①多地投资领域和行业面向外国投资者的有利趋势。

 

若详细对比目录清单则可以发现2022年的鼓励目录ぷ比2020年版本目录增加了239项,修改了167项,主要是扩大了原条目的覆盖范围,其中国家目录新增39项,修改85项;地区目录新增200项,修改82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答记者问》,2022年鼓励外商投资目录的修订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即:

1、扩大外资对∏制造业的投资,提升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

2、推动服务业和∑ 制造业融合发展

3、鼓励外商投资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区域目录的新增内容占左右新条目的84%,这也可以看成是中国促进共同繁荣的一部分,也是最近召开的二十大强调的一项重点任务,旨在减少财富的不平等,平衡全国不同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01

《2022年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在全国范围内,该目录增加了有关零部件和设备制造的项目:

1、在终端产品制造领域,增加或改造航空地面〓设备、辉光放电质谱仪、透射电镜、工业节水设Ψ备等项目。

2、在零部件制造领域,新增或改造包≡括盾构机轴承、自动驾驶相关关键零部件、高性能轻金属等项目。

3、在原材料制造领域,新增或改造包括高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涂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项目。

 

在服务业,鼓励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将专业设〗计、技术服务、开发等项目纳入国家目录:

1、在技术服≡务领域,新增低碳、环保、绿色节能节水先进系统集成技术与服务,环保技术开发与应用,海上风电设备设计与研发,海』洋新能源装备。

 

2、在商务服务领域,新增或修改退役风电机组叶片及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加工、传统能源清洁运营、工☆程建设与技术服务、语言服务等项目。

 

区域目录针对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劳动力可得性、资源特色、投资需求等特点,增加或扩充了相关∏项目。例如:

1、为充分发挥内陆人力资源优势,在江西、安徽、河南、贵州、甘肃、宁夏、广西等地增加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鼓励项目。

2、发挥传统制造业强大基础,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增加了装备制造等鼓励项目。

3、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因农业资源丰富,已将农畜产品加工相关项目纳入区域目录。

4、为提高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增↙加了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项目。

5、为推←进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山西、内蒙古等省将相关产业列为鼓励项目。

 

细看,鼓励目录的修订也符合中国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体育产业、养老、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和向绿色低碳、绿色◇转型的发展重点。

 

02

有哪些优惠政策促进鼓励类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鼓励类目录公布的所列行业开展业务,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如下:

 

1、进口设备免征关税。

鼓励类外商卐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可免征关税,但《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1年版)》及《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1]里所〇列举的除外。

 

2、享受土地优惠价格,放宽用地监管。

对鼓励类外资项目集约用地,可优先为其供应土地,且土地↑出让底价可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的70%确定。

 

3、降低企▽业所得税。

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和海南省鼓励类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可降至15%。

 

03

近期在改善外国投资者方面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2022年为了预防和控制新冠疫情而实施的严格限制措施,特别是封锁和限制人员▓流动等,严重阻碍了2022年的国民经济增长,加∑上俄乌冲突、超级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对抗、海外需求萎缩以及对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的悲观情绪,都对全球的商业信心造成了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尽管第三季度的 GDP 同比增速从 2022 年第二季度的 0.4% 跃升至 3.9%,但到年底 5.5% 的初步增长目标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上海美国商会(AMCHAM)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3]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尽管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仍然对五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仍有53家(占受访总数的17%)企业●表示正考虑未来一到三年内将业务迁出中国,其中有19%的公司计划迁回美国,而这一比例在 2021 年仅为 10%。

 

2022年10月25日,也就是《2022年鼓励类产业目录》发〖布的前三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4],其中详细叙述了15项稳定和吸引外资的措施。除了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土地便利化以及改善营商环境外,它还承诺放宽对入境旅客包括高管、外国人才及其家人的∮旅行限制,畅通与 COVID-19 相关的物流瓶颈,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内地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等。

 

鉴于外商投资企业约占ω 中国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税收收入的五分之一、进出口总额的40%左右,稳定外资、优化外资布局是政府和决策者的首要任务,这一点主席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重申。所以之前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删减和鼓励目录的增加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作为专业的跨境服务提供者,U&I研究院也会进一步密切关注中国关于外商投资的政策发展。
]]>
/2022120510043.html/feed 0
关于企业资︼助——解读香港《施政报告》重点 /202211219975.html /202211219975.html#respond Mon, 21 Nov 2022 01:54:50 +0000 /202211219975.html
编者按:

此前,我们解读了■《施政报告》相关政策与措】施中“抢企业”、“抢人才”的重点。上周我们又侧重分析香港吸纳高端、优秀人才的政策,及相关人才在香港的发展前景。本周,我们将继续∩关注《施政报告》中对企业的资助计划。

在重温《施政报告》对企业扶持的政策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在港的非本土企业情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最新驻港海外及内地公司数据[1]?披露,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量达9049间,包括1457间地区总部、2483间地区办事处及5109间当地办事处。按母公司所在的国家/地区分析,中国内地以2080间公司高居榜ξ首,之后分别为日本(1388间)、美国(1267间)、英国(667间)及新加坡(449间)。

这些公司涵盖多个行业,其中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公司数量∑ 居首位,共有4294间公司,其次是金融及银行业(1728间)和专业、商用及教育服务业(1361间),总就︻业人数达四十七万三千人▲。2020年,驻港公司共创造约47566亿港元的业务收入。总体来说,驻港海外及内地公司为香港行业发展、提供就业、稳固国际中心地位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评选在〓港经营的影响的因素中,香港的简单税制及低税率、资讯的自由流↓通性、廉洁的政府、政治稳定及安○全性以及自由港地位是影响企业选择在港经营的最主要的因素。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我们相信,《施政报告》中提到的将给予落户香港的企业的帮助,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企业选择落户◣香港的重点因素。

01
支持外地企业落户香港的相关政策

如上图所示,香港政府将陆续落地资助政策,包括增加资助投入、提供场地支持、减免政府费用、加强交通建设等。

对于大湾区企业而言,金融科技企业落户ω香港,可以接收来自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

·?在计划下开展概念验证测试项目,超过50%的解决方案完成测试后可以商品化;
·?合资格家族办公室可获得税务宽免;
·?科技创新企业可以接收来自于香港投资管理公司下多只基⊙金的投资;
·?早期创业团队接收来自“产学研+1计划”以及“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的资金扶〇持;
·?落户香港的中小企业,可以申请“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资助,通过金管局“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中小企业可以在优化后的本金还款选项下“还◥息不还本”,实地经营的政府费用,可以获得一定减免。

《施政报告》中特别强调将重点发展“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未来策略的发展据点,“北部都会区”除了将设立以行政长官亲自带领作高层政策指导及监督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和由财政司司长主持并由↑专家及社会人士组成的“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来推动区域的发展、与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以外,重点还将利用边境优势,协同深圳创◢新科技产业集中地,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

比如,为支持创科和其他产业发展,“北部都会区”将在未来五年陆续推出产业用地,落马洲河套★地区已兴建三栋大楼,部分河套用地明年起将招商引资;河套地区以外的首批新田创科用地,将于2024年动工等等,计划落户香港的大湾区企业,同样可以享①受来自都会区的场地支持。除此之外,香港还和内地在粤港、港深的合作架构下成立的专业团队,在产业规划、土地使用、生态保育等方面的协同,探讨融合方案,为大湾区、“北部都会区”创造更大的价值。

02
“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简称“BUD专项基金”)

上述的资助计划中,针对需要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和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还可以申请BUD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是一支旨在资助非分配利润组织推行项目,协助香港整体或个别行业的企业发展品牌、为业务升级转ㄨ型及拓展内销市场,从而提升它们在内地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业务发展々的基金。

香港政府最高资助累计▂资助上限为700万港元,最多占项目实际成本一半的资助,以1:1配对模式向』企业提供资助。最多可获批50个项目,项目完成期少于24个月。资助范围如下:


03
政↑府资助计划之“科技券计划”

科技券计划于2016年11月推出,旨在支☉持本地企业/机构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以◤提高生产力或将业务流程升级转型。目前科技券计划已纳入为创新及科技基金下一个常用的资助计划,以增加政府对企业/机构采用科技∞的支持。

科技券面向的是在香港成立、无经常接受香港政府资助的在港实际经营的非上市公司,要求申请的业务须与申请项目相关。香港政府,为上述在采购科技顾问服务,购买、租用或订购属于项目必要组成部分的订制设备/硬件、软件及科技服务或方案时,以3:1配对模式为项目提供资助。申请企业必须◆以现金投入不少于核准项目总成本25%的资金,合∮共最多可获资助核准项目上限为6个,最高累计积资助上限为港币60万元。

换言之,企业在采购时,最少只需要支付实际成本的四分之一,剩余不超四分之三的成本费用,科♀技券计划可以提供资助。


04
总结

无论是BUD专项基金,还是科技券计划,都是香港政▲府为吸引优质企业落地香港经营提供的多项资助计划之一。除此之外,香港政府还联合多个机构、研发中心、高等学院等,出台了如创新及科技基金下多项财政支援计划、园区企业培育及加速器计划等等。

能否落地香港〒经营,也是政府评判企业获得资助的标准之一。我司作为跨境专业服务机构,可协助境内企业快速测试是否符合相关资助计划的申请要求,并协助企业完成▆申请流程。我司也能协助企业对接香港相关资源,包括产业、融资资源,协助企业落地香港园区等。后续我们也会持续为大家关注香港政府出台的☆对企业的资助计划,协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资助计划。

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先生所言,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对于大湾区企业来说,同样也是把握新机会的关键期,我们应积极把握大势♂,做好自身,提升竞争力,与※香港一同成长,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https://www.censtatd.gov.hk/tc/scode360.html

]]>
/202211219975.html/feed 0
香港施政报告解㊣读——人才篇 /202211079929.html /202211079929.html#respond Mon, 07 Nov 2022 02:41:44 +0000 /202211079929.html

编者按:

上周,我们解读了《施政报告》相关政策与措施中“抢企业”、“抢人才”的重点。本篇我们侧重分析香港吸纳高※端、优秀人才的政策,及相关人才在香港的发展前景。

 

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所有政策的落地实施,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8月11日发表的♀人口数字显示[1],2022年年中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291,600人。与2021年年中人口7,413,100人比较,减少121,500人,跌幅为1.6%。

 

10月19日立法会上,特区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提到香港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随后的答记者问中黄俊硕议员说,除去本身在香港的外地劳动人口,保守估计劳动力流出了二、三十万。劳动力的流失,对香港社会的人员结构造成非常大ぷ的缺口。许多行业的工作人员也面临招工难等问题。

 

过往国际人◥才去香港工作一直面临◆“配额少、申请慢”等难题,如何解决阻碍香港发展的人才问题?香港政府提出了“抢人才”的指标:未来2~3年,每年至少招揽35,000名人才,积极主动争取和吸纳国际高端、优秀人才的力度空前。港府在放宽旧有政策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人才∏招揽政策,更提出了置业印花税的退税计划。

 

01

施政报告人才⌒篇

 

香港政府在施政报告中,花了较大篇幅阐述招揽ㄨ人才的举措,如下表所示:

多元的人才引进政策,不设限的人才引进名额,向全世界宣布了香港对人才的渴望。需要↙指出的是,不限人才数量,不代表不限人才质量。以优才为例,2021年香港政府从上万案件中批准了2,004个优才的申请,但在众多的申请人数中,香港政府想要的申请人可能有5,000个,受限于配额,只能从中选出当下港府最需要的2,004人。在优才限额取消后,这5,000 个香港政府想要的合←资格申请人,也许都可以获得批准。但余下不适合的申请人,在放宽限额后,依然不会获得批准。

 

早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后,相关行业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就已着手规划赴港事宜,我们从优才计划的申请人数可见▓一斑。截至今年9月,香港政府收到的优才申请案件数已突破2万,超过2021年优才申请案件数量总和。前景是乐观美好的,但如何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企业发展,还需进行全面、详实◆的规划。有关施政报告对优秀企业赴港的优惠政策,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为您解读。

 

02

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八大中心□ 包括四个传统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以及四个新兴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在10月19日发布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表示,香港“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 的发展动能。“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我们首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国际贸易中心的角色,并充分善用航运和航空发展,提升香港在区域¤供应链的功能。我们亦会继续强化法律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有序推进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则为香港服务业创造宽广机会,通过民心相通,建立更辽阔网络。

 

施政报告发布后,香港政府动作频频:

· 推出金融科技周;
· 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
· 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等。

 

种种实质举措,皆彰显香港重返国际舞台的决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 纲视频连线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时重申,“香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香港政府对于金融人才的招揽力度,必然不会放松。

 

不仅是香港特区政府,全球多地政府都陆续发布了吸引优秀人才、高端∑人才的政策,如英国、新加坡等。一直对标香港的新加坡,早前推出的家族办公室相关政策,吸引了众多★财富管理行业的优秀人才前往新加坡。2020年11月,新加坡经◎发局提出了科技准证TECH PASS,旨在吸引全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进入新加坡科技行业,以加强巩固新加坡本地科技生态系统的发展。2022年8月,新加坡人力部提出了顶尖专才准证ONE PASS,为商业、艺术、文化、体育、科学和技术㊣ 、学术和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提供个性化准证。不断推出以及落地的系列人才政策,让新加坡成为众多优秀人才的目的地。

 

香港如何能在这场全球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顺利重返国际舞台,还有赖于港「府接下来的系列落地措施。但正如特区行政长官所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必更美好。机遇、时机,尽在香港。”

 

参考资料:

 

[1]香港统计处新闻

https://www.censtatd.gov.hk/tc/press_release_detail.html?id=5078

[2]人才清单

]]>
/202211079929.html/feed 0
解读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施政报告重点 /202210319908.html /202210319908.html#respond Mon, 31 Oct 2022 02:42:23 +0000 /202210319908.html 本文字数为3409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编者按: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施政报告》,它不仅仅属于香港市民,涉及人才、资本以及发展的理念也惠及大湾区。本期重点解读《施政报告》相关政策与措施。

 

01

《施政报告》“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措施亮点

 

 

报告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板块中第一√点,即“招商引资引才,强化竞争力”,特区政府将通过出台吸引香港以外的优秀企业与人才来港经营与工作,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

 

对企业,特区政府将成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整合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 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即将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助力企业在港发展;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 业。

 

对人才,出台或调整一系列人才/入境计划,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的通水,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比如,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年薪达250万元港币,或者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 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ω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延长工作签证年期;向合资格外来人才(在香港居住7年并有资格获得永久居留权)退还在︻港置业额外印花税;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等等。

 

02

相关政策对于大湾区企业及人才有何意义?

 

宏观层面我们了解到,特区从政府此前设立的基金,无论是外汇基金、未来基金、土地基金,亦或者是有行业针对性的创科创投基金、科技企业投资基↓金,都是特区政府为了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的产业发展而设立的ζ 基金。比如,根据香港《外汇基金条例》规定,外汇基金主要用于影响港币々汇价,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香港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全[1];以土地基金约2200亿港元结余作为首笔资金的未来基金[2],可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其下设的“香港增长组合”,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在争取较高回报的同时巩固香港作为金融、商贸和创科中心的地位等等。包括今年香港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3]中提到的“策略性创科基金”,在当时提出的成立目的,也仅是培植当地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

 

而本次《施政报告》不仅阐述如何支持香港本地产〓业发展,还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资本、人才以及产业的联动,强调将支持非香港以外的企业落户香港。除了成立聚焦大湾区投资机会的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也会配合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等,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曾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并于2022年内从未来々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将以共同投资模式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等。这些措施无一不透露出,香港特区政府◥积极进取地“抢优秀企业”、“抢优质人才”的决心。

 

结合今年9月份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以及前海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有关支持深港科技创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前海等多项政策,目前大湾区内金融、科技、人才的联动前景可∞谓是欣欣向荣。香港的创新科技企业、金融企业纷纷落地内ぷ地;内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被特区政府所青睐。

 

03

对于深圳的创投企↘业有哪些机会?

 

内地被投企业可在港设科研团队、生产团队,落地香港,对接特区政府资源获得资助。在上表巩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内容中,第一点就是“完善创科→生态圈,实现‘再工业化’”:特区将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由2023年开始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分两期完成项目;针对科技企业,由2024年起提供创科土地和空间,吸引企ω 业及人才在香港落户;在大埔创新园兴建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及通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

 

引进香港创投资本,推动大湾区内资本流通。除特区政府设立支持企业发展的产业资本外,香港还有许多优质的投资人、创投团队、家族办公室等。其对内地内地先进技术●行业、资本市场未知其二,想深入了解内地资本市场发Ψ展情况,抑或看好内地重点企业进行财♂务投资。我们可以协助香港创投、资本进入内地市卐场,支持内地企业发展。

 

金融人才可落户香港,在港发展。在特区政府目前披露的人才清单中,金融服务☉人才包括资产管理合规专才、ESG财经专才、资产管理专才、精算师和金融科技专才等。如前述“引才”政策所示,香港金融企业招聘上述人才时,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招聘时也没有需≡要招聘足够数量的香港本地员工的前置要求,可直接申请。比如内地的基金经理可入职香港持牌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也为意向落户香港的人士提供了更多机会。

 

04

几大专门办公室/小组支持有力,彰显其施政报告落地决心。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由财政司司长带※领,专责向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将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专责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的机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制订目标企业名单,指导各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企业和进行▲磋商;制订具针对性及吸引力的特别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税务和财政等∏方面,并提供度身订造的企业落户计划;为落户企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

 

招商引才专组,由特区政府在17个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设立,负责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联系百强大学,推广各项计划等。各专组亦会加强联系在内地和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港人,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人才服务窗口,由政务司司长领导,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持。

 

简言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制定目标行业的企业名单,准备配套措施和落户计划,传达给招商引才专组,通过特※区政府设立在各地的招商引才专组,对接目标企业和人才。当双方成功磋商,确定落户◤方案后,将由人才服务窗口就有关人才入港流程▃的提供一站式支持。举个例子,Z总毕业于全球排名前一百的大学,有多年人工智能行业经验,目前在深圳经验一家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经分『析可初步得出以下情况:

1、于企业,Z总企业属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针对性行业,可以招商引才专组磋商,为企业制定落户香港方案;
2、于Z总,Z总属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合资格人才,可获得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与布局;
3、于企业】员工,部分员工属于特区政府人才清单列表中本地短缺人才,抑或符合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条件,可申请获得入境许可;
4、于Z总及员工家属,可申请签证并获得子女教育安排;
5、将来企业在港凸显发展潜力,经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提议,亦可获取共同投资基金参与投资……

当然,除上◥述政策以外,还有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设立的策略「性创科基金,其将连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等,为企业落户香港提供场地支持;吸引创科人才带同其业务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等等。

 

我们对大湾区相关利好政策▓保持关注,欢迎关注UI学研社,陆续解读相关政策。

 

参考资料:

 

[1]来源▆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https://www.hkma.gov.hk/gb_chi/key-functions/reserves-management/exchange-funds-statutory-purposes-and-investment-objectives/

[2] 来源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https://www.hkma.gov.hk/gb_chi/data-publications-and-research/guide-to-monetary-banking-and-financial-terms/future_fund/

[3] https://www.budget.gov.hk/2022/chi/index.html

]]>
/202210319908.html/feed 0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部分居民储蓄有望转为股市№长线资金 /202204229311.html /202204229311.html#respond Fri, 22 Apr 2022 04:21:37 +0000 /?p=9311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同日,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证监会表示,《意见》有助々于加快构建养老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将助力养老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和规模性,通过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

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股市和债市都能起到良好的互动、支撑和稳定作用,有利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投资可扩大投资收益,缓解养老困↓境,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困境。

在投资方面,《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 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ξ 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证监会表示。

“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于个人而言,产品更加多样化,所选投资标的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可以满足不同的理财需求;对于市场而言,能够增加市场主体参与度,促使各类金融机构良性竞争,同时还能够为市场带来一部分长期资金供给。”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公募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工作,不满足条件的不允许进行公≡募产品投资。

“个人养老金是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重ζ要资金来源,未来←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增量资金会不断扩大,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近100万亿元,其中大多数★是短期存款,如果改为持有个人养老金产品,可逐渐将这些短期“资金”转为长期“资本”。

张依群表□ 示,长远来看,个人养老金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作为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其将迅速带动更多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对拓展投资渠道、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巨大意义。

养老〖保险体系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第三支柱发展规范程度较低,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不够完善,居民缺乏获得稳定和充足收益的养老□金投资渠道。

张盈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进一步健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资金以养老保险形式进行长期投◇资理财获得增值收益的重要方式。因此,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最重要的是保证个人养老金运营安全和风险防控,实现安全与收益的最佳平衡。”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参加者资格及缴●费标准,《意见》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ζ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这是制度的统一,更是制度的公平。“在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上,充分体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低门槛、低成本及普惠性。”

税收优惠政策值得期待

税收政策方ω 面,《意见》表示,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对此,专家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增强吸引力。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既可以提高居民退休之后的养老水平,也可以化解我国◎老龄化压力加大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

“对于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采取的是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即在居民即期缴存阶段给予免税优惠,对投资收益同样给予免税优惠,而在领取养老金环节再课税。”白彦◥锋表示,这将使得纳税人可以获得长缴多得的时间价值。此外,居民退休后总收入水平相对降低,即使课税︽税负水平也较低,可以使居民从全生命周期获得税收实惠。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从海外成熟市场发展规律来看,“税收优惠+个人账户”是第三支柱发展普遍采用的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者投保意愿,后续有关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尽快出台以刺激缴费需求。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税收优惠方面,建议制定适当的税前扣除标准,领取时可◢以部分免税,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征收。

张盈华建议提高个人账』户的灵活性,在有限额度和严格条件下,例如重大疾病、购买首〖套住房、必要的教育、家庭变故应急等方面,允许提前支出,并对ζ 归还和补税等作出具体规定。(证券日报)

]]>
/202204229311.html/feed 0
我们居然还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得从新能源车说起… /202204129251.html /202204129251.html#respond Tue, 12 Apr 2022 03:59:33 +0000 /?p=9251 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建立和打通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实现货物和人的互联互通,难度不亚于一次小型全球化,需要多年的建设和制度磨合。——《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文?/ 巴九灵

4月10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低调出台,《意见》全文共计7700多字,共计八个方面。【链接在此:点击获取全文】

图片
点击放大查看(图源:市值风云)

实话实说,这份文件非常不好读。对∩普通人来说,刷一遍下来,基本摸不着北。标题上值得琢磨的就有很多。

有人疑问:“难道╳现在的全国大市场还没统一?”有人联想:“这是要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我们先从一个有关新能源车的故事看起。

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数量295万辆,较上年增加了151.61%。五年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翻了4倍有余,市场一片繁荣。

但繁荣的基础,其实是众多被“人为分割”的小市场。

怎么会被分』割呢?手段有两种,一是补贴,二是采购。

有一段时间,普通消费者在购车时能享受到地方卐补贴,而具体怎么补贴就很有讲究了。不少地方政府会将补贴资≡金向在当地建厂的企业和品牌倾斜,买这个品牌就有补贴,买别的品牌就没有补贴——市场的价格秩序被人为调整了。?

图片
某品牌汽车销︾售发布在朋友圈的补贴情况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企业在采购车辆时的倾斜则更加明显。基本上,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不是车企的大本营,就是工厂所在地。那么,当这些城市需要采购出租车、公交车、公务车时,会怎么选呢?选性价∴比最好的?还是选本地出产的?答々案显而易见,北京会向北京的车企倾斜,广州会向广州的车企靠拢▅,在〓燃油车时代便已如此。

这种倾斜,使得优秀的车企得不到本来能得到的订单,赚不到本来能赚到的钱。而被倾斜的车企,因为肯定会得到偏帮∩,也没动力去提供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长此以往,产业竞争的逻辑会从比拼技术能力,转变为比拼政府公关能力,最终受损的,是整个产业链。

理想状态下,我国优秀的新¤能源车企应该是背靠巨大的中国市场,同外国企业竞争。但事实上,它们确定可以依靠的,可能只有一个狭小的地方市场。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造车这一个环节,在全产业链上,地方保护主义都有可能造成类似的恶果。地♂方保护主义长期存在,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中国各省份的规模大都抵得上一个中型国家,且相互」之间差异极大。有的面积大,有■的资源丰富,有的经济发达,有的人口众多,外加上各地风俗、地理和文化的【差异,仅方言就有上百种,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
山西省交通厅出具的通行证进不█了山西孟县(2018)

以至于吴老师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指出:发生于历史以及当下的所有中国问题,都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相互博弈和妥协的身影。更何况,如今除了地理上的区域差异,还有互◤联网世界。那里也矗立着一个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它们彼此之间正分裂成一个个封闭的数据孤岛,互不联通、彼此竞争。

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就是想要改变经济层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各地区之间以及虚拟世界中存在的卡堵、断层甚至脱节的局面√。这当然很难,正如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兰小欢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中所说的①那样:

这无疑是要在全国进行一次“小型的全球化”,需要多年的建设和制度磨合。?这也意味着,想要通过一篇文章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意见》,其实十分困难。

但我们还是寻找了与之有关的几个↘切面,配上《意见》条例和专家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一窥究竟。

切面一推动国内大①循环

「 条 例 」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 解 读 」

图片
刘晓博
“刘晓博说财经”新媒体⊙创始人知名财经评论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

第一是疫情的压力,看似是短期的▆,但有中期化迹象;

第二是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到了后半段,增长方式需要从“房地产+大基建”向“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转型。也就是我常说的,从“印钞票时代”向“印股票时代”转型。

第三是中美关系进入“战略博弈期”,西方国家从接≡纳中国,到开始排斥中国,全球→化遇阻,未来中国可能会进入以内部大循环为主的新时代。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地方政府会“情不自禁”地保护▽市场,设置壁垒。因此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对内要做两件事:

第一,统一市场,削平山头,树立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第二,打破壁垒,降低交易成本,让内循环更畅通,促进经济复苏。

对外,维持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中国需要护城河。护城河的其中一环,是科技创新能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规模。如果中国能把国内市场变得“统一”“强大”,这个杀手锏将更有竞争力。

当然,未来我们将以内部大循环为主,但外部大循环不能放弃。

切面二地方重复△建设

「 条 例 」

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 解 读 」

图片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其实,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ㄨ”中就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改革方针、方略要年年讲,不断讲,翻来覆去讲,但却无法真正落实?最关键的※还是制度保障问题。

例如,在地方政府依然需要把GDP作为最重要的KPI,需要把招商引资、土地财∑政等作为拉动GDP增长的最常见抓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一定会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想方设法让外来投资者在本地建立子公司,在本地纳税。

对于在各地开展经营的企业来说,这肯定不是管理成本最优的选择,但如果不在本地建立独立的主体,配上一套班子,就享受不了优惠政╲策。

又如,现在地方政府主导的采购量很大,财政】扶持力度很大,地方所属的投融资平台在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很大@ ,所以在本地的市场上,地方政府有巨大话语权和实际影响力。他们是按照本地利益最大化来决策的,这和统一大市场的方向并不一致。

所以,在中国现有的考←核机制下,建立统一大市场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公共服务型的,还是经济发展型的,那么就很难抑制他们对市场的干预。有这么多双手都在市场上摸来摸去,抓来抓去,市场怎么可能是平的呢?

切面三数字〗反垄断

「 条 例 」

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

「 解 读 」

图片
刘彦
上海律与匠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2021年年底,湖南蚁坊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北京分公司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新浪微博运营商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请求法院判令微梦公司以合理条件允许蚁坊公司使用新浪微博数据,并赔偿蚁坊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550万元。

这是国内首例因互联网平台拒绝数据许可引发的反垄断民事诉讼,该案的争议焦点之一实质上就是数据产权。

我们可以发现《意见》中的几个内容与之有关。

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困难重重。

数据要素通常是作为用户在平台或关联用户上进行交互的副产品而生成的,单一数据价值不大,海量数据的意义却非同小可,数据寡头可以借此进行精准定价,放大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连,促使消费者对平台服务形成依赖等,从而获得绝对的优势竞争地位。

那么,数据究◆竟应该归谁所有呢?

大数据平台作为数据的直接保管人、源头〗获取人,享有对数据开发、利用多大的限度?

如果不允许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再加上数据分析、加工的专业性原本就强,工作量和工作成本也十分巨↓大,除了大数据平台本身还有谁更适合对数据进∏行研判?

毫无疑问,法律不能完全限制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开发、利用,大数据平台也需要借此来改进不足。

关键是,数据研判结果能不能由大数据平台独享,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分享?

只有较好地解决→数据产权,数据垄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关于数据产权的立法几乎是空白的,但《意见》指明了一个方向,相信未来会对反垄断领域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切面四统一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 条 例 」

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

「 解 读 」

图片
张波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

这一条的意义十分重大,有两个ζ 要点值得关注:

其一,强调“统一规划”。基于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々,土地集约化使用和产业高效发展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看到不少城市有着旧城改造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城新镇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画大饼”的问题。

经历了房地产市场二√十余年的发展,结合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需要有更为统一的规划,实现增量和存量协同发展,并促进土地市场向精细化层面发展。

其二,提出补充“交易机制”。这一条的¤提出无疑给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更广阔的思路,由于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可能存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新开垦耕地不足以补充所占耕地的区域的问题,实施交易机制后,可以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ぷ丰富、补充耕地指标充裕的其他地区来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并建立相关机制保障补充耕地♀区域的利益。这有利于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土地层面更为◤灵活,并强化了全国层面对于耕地的保护。

当然,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1. 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的统一规划,如何更好地兼顾土地财政的需求,如何在统一规划中落@实保障性租赁市场的建设目标,如何克服换种形式『的“画大饼”行为,这都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在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中,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平衡性机制,如何能有效使用交易资金,避免资金被挪用等,都需要在机制和后续管理中进行强化;

3.?劳动力和人才的跨地区流动存在的难点会更多,尤其是跨省的流动更难推进,目前来看省内流动,在一些省份存在公积金以及落户积分层面的保障机制,但跨省层面的推进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各地的老龄化加深,导致不少对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抵卐触,尤其是在保障机制层面表现更为明显。

切面五统一资本市场

「 条 例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 解 读 」

图片
张奥平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在资金端使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

统一的资本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也是关键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与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价值并列,只有资本市场实现良性发展,各要素之间才能实现更加良性♀的“互动”。

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正在加速补足核心功能的缺失,但当前资本市场依旧存在资本无序扩张等乱象。

《意见》中提到,给资本设置“红绿灯”。红灯就是要停住,要踩刹车。涉及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民生福祉的领域,市场主体以及微观个体平等式发展的领域,如此前存在发展乱象的教育、居住、医疗等行业。

绿灯就是要往前走,还要踩ω油门,高效通行。涉及中国经济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背后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还有实现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新消费、新国货、文化相关等将会更加欢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投入。

– END –

]]>
/202204129251.html/feed 0
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202203088687.html /202203088687.html#respond Tue, 08 Mar 2022 04:48:53 +0000 /?p=868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等区域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试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改革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试点、一体推进,旨在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开放监管能力、探索“更开放更安全”的外汇①管理机制积累经验。试点↓政策涵盖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以及2项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

资本◥项目改革方面,一是拓宽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支持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稳慎开放跨境资产转让业务,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二是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Ψ 于登记,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资本项目外汇登记直接由银行办理,扩大资本项目收入资金使用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选择跨境投融资币种,适度提高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上限。

经常项目便利化方面,便利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有序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企业范围,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登记。

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测预警和逆周期调节,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健康◤秩序。建立试点纠错机制和风险应对预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关注大额异常跨境【交易,确保试点平稳有序推进。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试点地区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在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宏观经济稳定。

]]>
/202203088687.html/feed 0
人民日报: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202202288535.html /202202288535.html#respond Mon, 28 Feb 2022 05:10:36 +0000 /?p=8535

饮水当思源,先富帮后富。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几年时间里,从派出技术指导员选苗、育苗,到全程指导摘茶、炒茶,当年的茶苗富了一方△百姓,并且在更多地方播撒下致富的希望。“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这是黄杜村村民的朴素△心愿,也是“先富帮后富”的生动写照。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而要沿着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逐步实现。

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鼓励“先富”,激╲扬发展活力,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带动“后富”,体现社会公平,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粮仓因默默耕耘而充实,大厦因一砖一瓦垒砌而矗立,难关因攻坚克难而迈过,事业因真抓实干而成就……事实证明,共同富裕不是等得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只有】鼓励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诚信合法经营来增收致富,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才能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就能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需要看到,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一方面,诚信合法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的“本分”,也是为共同富裕做贡献的“正道”。另一方面,国家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但是,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绝不是“杀富济贫”“杀富致贫”。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

“专注专精特新,为共同富裕贡献产业力量”……不久前,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成功@举办,与会企业家畅谈共同富裕中的企业担当。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我们就一定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

责编|张素玲     编辑|赵雯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7日 第04版)人民日报评论⊙部
原标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人民论坛)》,封面:新华社 王志凌 摄

]]>
/202202288535.html/feed 0
2022年,房地产行业不再“大而不倒” /202202218484.html /202202218484.html#respond Mon, 21 Feb 2022 03:06:22 +0000 /?p=8484 2022年将是资产并购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大年。在充分控制成本、留足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介入优质地区的开发项目,仍然是较好∑ 的投资标的。从☆购房人角度,“房住不炒”的趋势仍将持续。购房应以自住和资产保值为目的

图/视觉中国

文 | 杨晓晨、葛天任、张明、郑联盛

2021年是实行集中供地的第一年,各主要城市都ξ进行了三轮土拍。土地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先扬后抑”。

从整体来看,成交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以及溢价率数字说明了土地市场在2021年呈现量价⌒ 双降的趋势。从正面角度来看,此前持续若干年的土地市场●热潮有所消退,投资向理性回归,必○将带动未来新房价格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进行调整。从相对负面的角度看,土地市场降温必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2021年购房市场成交量总体较为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带动住宅价格环比走低;对房企来说,去年是较为艰难的一年,行业内各公司的经营均面〗临收缩的问题。

在维持市场稳定的大前提下,2022年房地产▓市场将在2021年基础上有所恢复,但行业分化仍将持续。

从投资开发的角度,2022年将是资产并购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大年。在充分控制成本、留足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介入优质地区的开发项目,仍然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从∩购房人角度,“房住不炒”的趋势仍将持续。当前时点购房应当以自住和资产保值为目的。考虑到房地产税已进入试点环节并将在不远的将来实施,今后稍大户』型、改善型住房的市场情况将比之前有所提升。同时,鉴于房企流动性状况仍然面临一定不确定性,购房人在选择楼盘时需要注意房地产企业自身舆情,对不能按期交房的情况有所防范。

房地产市场调整背后的思考

1.“大而不倒”并非防范风险的合理认知

“大而不倒”一词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含义是公司体量过于庞大之后与经济命脉休戚相关,因此▼当出现危机时政府会出手相救,即“大而不能倒”。该词实际指代美国AIG等公司因自己的贪婪和盲目扩张导致了一系列危机,最终ζ 还要绑架政府和纳税人为其严重后果买单。

现在看来,金融危机并未给人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就被各种机构和投资人看作一个大而不倒的行业,这种说法倒∮也并非出于想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在行业鼎盛的2019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3%,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28.7%(原材料、建筑施工等上下游行业未计入),房地产相关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如果将跟房地产行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全部计◣入,的确可以占到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所以,近年来无论是各类机构还是投资人始终存有一种观念:“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大而不倒的阶段,出问题都是@ 系统性风险,一定会由国家层面统一协调,大家都有份,就约等于没有风险”。

于是,大量房企投身到“千亿俱乐部”乃至“万◆亿俱乐部”(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竞赛中。2020年末,恒大及碧桂园的资产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万亿俱乐部”成员共有6家,5000亿-1万元亿的6家,1000亿-5000亿元45家。各家追求资产规模扩张也有其内在逻辑。在ㄨ房地产行业,“做大”和“做强”在逻辑上是高度一致的。“做大”是追求更高的资产规模,有了资产,一方面可以通过销售产生利润,实现“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抵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继续做大。同时,有了资产,才『有实力去竞争更好的地块,聘请更好的设计、施工团队,打∏造更好的产品。因此,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渐演变为一场房企规模的竞赛。谁能更快地撑大自身体量,谁就在市场份额和生存机会上抢占先机。

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事实显示出,市场的真实生存逻辑并非如此。房企的现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产品销售,二是融资。当疫情导致的新房销售不畅和去杠杆引发的融资受限相叠加,相当于从源头上掐断了房企的现金来源。那么,为了满足日常的运营需要和还债需要(主要是还债需要),房企就需要加速产品去化和尽力扩展融资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经营风々格稳健,杠杆率较低的房企就不会在还债环节产∮生过大的现金流需求,也就可以通过加速销售等方式获得足够的现金支持。而杠杆较高的企业则很难短时间内通过产品销售途径筹集到★足够的现金还债,就需要将存量项目打包销售,通过强制缩表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如果缩表销售过程不达预期↘,企业就直接面临现金流枯竭的窘境。诸多依靠高杠杆途径获♀得快速扩张的企业均是出于这种原因,导致财务状况快速恶化,从而爆发风险。换言之,依靠高杠杆换〓来的“大”,非但不能保证企业不倒,反而会加速企业的风险暴露。

2.对房企报表的解读需结合业务逻辑

房地产行业虽然与千家万户关系紧密,但多数人对行业的了解只停留在购房层面,对于业务模式如何影响财务报表等技术环节并不明了。各行业的财务报表都与本行业业务逻辑关系紧密,诸多投资人或债权人仅凭模糊的财务知识,往往会导致对房企真实经营情况的误解。较为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其一,货币资金不等于可自由动用的资金。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如监管资金、保证金、项目共管资金等多种受限的资金形式,因此仅看财务报表的货币资金一项无法确定企业究竟有多少︽真实可自由支配的现金,还◤需结合报表附注及其他渠道综合了解。

其二,合作开发模式导致报表“虚胖”。合作开发的项目往往会全额计入房企报表,再于少数股东权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等科目分拆体现。这样一方面造成报表“虚胖”,资产和利润■等项目大于实际值;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之间可比性变差,相似的报表数据可能对〇应了完全不同的底层业务情况。

其三,表外负债使得实际资产负债率高于表面值。通过“明股实债”等方式,企业往往∞可以将负债隐藏,体现资产,但不体现负债(往往转为权益)。这样就会使得实际负债水平远高于表≡面的资产负债率,造成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误判。

3.对项目的评估需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在行业上升期,大众购房的热情往往会掩盖多种问题,导致项目突破阻碍得以上马。但面对疫情等原因带来的行业下行,原本乐观的预期往往落空,直接导致过去忽略的问题接连暴露,陷入恶性循环。由此造成的库存抬升是与需求的错配,预计将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

常见的问ぷ题有以下几种:第一,同一区域土地供应量集中放大,导致大量新房扎堆上市,需求不足。第二,以核心城市都市圈为卖点的项目,对于核心城市资源外溢「受限估计不足,预期中与核心城市高度联动的效果并未实现,反而被核心城市排除在外。第三,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误判了当地实际居住人口和购买力情况,导致供给远大ぷ于需求。

2022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1.宏观层面:重提支柱产业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①、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随后,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〇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等对会议精神做了权威解读,并提出重要定调: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2021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产生了≡局部风险,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当前,高层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已经从单纯的“房住不炒”到对“支柱产业”的重新确认。从各种发【言和文件的表述看,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平稳运行是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前提。有了这样的定位,2022年的行业政策将会更加注重以稳定为前提,不“层层加码”,不将“整体任←务一分了之”。

正如会议所强调的,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2.中观层面:房地产税蓄势待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2021年12月末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

当前房地产税的试点城市、税率、免征面积等关▅键因素都备受市场关注。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购房者及房屋所有人都←需要将未来房屋所产生的税费负担进行折现后重新评∩估房屋价值。这无疑会在短期通过多余房屋上市带来的供给增加和购房人扣减税费负担后预期房屋价值缩减两方面对房价形成打压♂。但从长期来看,房价主要还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口结构等因素。短期冲击对长期影响有限↙。

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热点城市租金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了损害城市新进者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由于房价上涨速▂度较快,住宅租金回报率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市场一直对于房地产税是否会影响租金有所担忧,理由是房屋持有人可能会转嫁税收成本。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住宅价格已经很难快速攀升,这是对炒房行为的抑制,但很难抑制到资产配置行为。优质地区住々宅作为一种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以资产配置而言◤,如果资产本身升值空间有限,那么持有人的确会更加关注资产所能带来的现金流,对于房产即是租金。

换言之,无论从转嫁成本的角度╲,还是从投机转为资产配置的角度,租金上升【都有其逻辑合理性。实际影响将有多大,与房地产税的征收力度直接相关。在诸多核@ 心变量仍未确定的情况下,市场反应有待观察。

3.微观层面:房企两极分化,部分企业风险仍然存在

如上所述,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风格激进,在过去几年中积累了一定风险,并在2021年以局部风险爆发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尤其是融资市场,实现了边际改善。这种改善直接导致了12月底风险暴露情况的显著好转。一些处在“悬崖边缘”的房企▲得以喘息,保障了“两节”期间市场→的平稳运行。

尽管如此,边际改善并不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完全消除。流动性状况得以暂时缓解,不代表地产行业去杠杆过程的终结。大量房企在2022年依然面临与当前相同的问题,仍要集中精力通过资产处置等方▂式尽快回现,以便应对大量到期的国内外债务。根据公开市场统计数字,2022年内房企仅到期海外债务就可达到3500亿元规模。这些债务要么通过销售现金流支撑,要么通过新增融资现金流支■撑。尽管实现了边际融资改善,但境内外多数机构的态度仍然没有从以恒大为代表的多家房企爆发风险的阴影中恢复,对向行业新增债务的态度仍然〒非常谨慎。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资产处置产生的现金流是否足以覆盖到期本息,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相反,对另外一些经营状况良好、股东背景╱较优的房企而言,当前反而是低价收购优质资产的难得机会。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当前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这样就在化解风险的同时支持优▽质企业继续平稳发展,一举两得。因此,整个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部分企业通过处置资产还债,另一些企业通过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优化结构→。预计经过2022年一年时间的运行,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重构。

(作者均为中国科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王延春)

]]>
/202202218484.html/feed 0
影响19万亿!银保监会重磅新规▽ /202112137874.html /202112137874.html#respond Mon, 13 Dec 2021 13:27:11 +0000 /?p=7874

01.?中国银保监会『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 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12月10日,中国银ξ 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监会令〔2004〕2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规定》共计7章、85条,主要内容:

1. 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

结合近年来监管实践,从总体要求、股东义务、激励约束机制、股东会及董监事会运作、专业委员会设置◇、独立董事制度、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高管兼职等方面明确了要求,全面强化公司治理监管的制度约束。

2. 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

风险管理卐体系、风险管理要求、内控审计、子公司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管〖理、从业人员管理︻、风险准︻备金、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增补。

3. 优化股→权结构设计

落实国务院金融委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对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股东的境】内外保险公々司一视同仁,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此外,对所有类型股东明确和设定了统一适用的条件,严格对非金融企业股东的管理Ψ 要求。

图片

4. 优化经营原则及相关要求

现行规定主要从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角度规定了保险资管公司的基本经营原则。本次修订增加了受托管理各类资金的基本原则,明确要求建立托管机♀制,完善资产独立性和禁止债务抵消表述,进一步明确了严禁开展通道业务等禁止行为,并对销售管理、审慎经营等提了要求。

5. 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

增补了分级监管、信息披露、重大@ 事项报告等内容,丰富了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和监管措施,增加了违规档案︼记录、专业◤机构违规责任、财务状□ 况监控和自律管理等内容。

《管理规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精神和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统筹考虑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为保险资管公司市场化运作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规范化运作,有利于更好满足保险资金等的管理需求,有利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中长期资金支持。

银保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管理规定》并适时发布实施。


02.?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管理规定》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2004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下称原︾规定)出台,2011年、2012年《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先后印发,共同构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机构监管制度体系并运行至今。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已有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受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资产总规模约18.72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核心管理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十余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金①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保险资管公司机构监管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冲突、空白等问︼题,亟需修订完善。

▍《管理规定》修订的总体原则是什么?

1)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有关精神,落实包括“资管新规”在内的重大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2)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保险资管公司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全面梳理保险资管公∩司发展需求和原规定存在的滞后、缺位◎等问题,提高针对性;

3)体现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方向。重点修订股东资质、高管资格、业务规∏则等关键环节监管要求,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4)全面强■化监管。细化监管要求,明确违规情形,完善监管手段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制约和惩处力度。

图片

▍《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规定》共计7章、85条,在篇章结构和条款内容方面都进行了大幅修□订,主要内容:

1)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结合近年来监管实践,从总体要求、股东义务、激励约束机制、股东会及董事会监事会要求、专业委员会设置、独立董事制度、董事监事要求、高管兼职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要求,全面强化公司治理监管约束;

2)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要求、内控审计、子公司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管理、从业人员管理、风险准备金、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增补;

3)优化股◢权结构设计要求。落实国务院金融委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对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股东的境内◆外保险公司一视同仁,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此外,对所有类型股东明确和设定了统一适用的条件,严格对非金融企业股东的管理要求;

4)优化经营原则及相关要求。原规定主要从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角度规定了保险资管公司的基本经营原则。本次修订增加了受托管理各类资金的基本原则,明确要求☆建立托管机制,完善资产独立性和禁止债务抵消表述,进一步明确了严禁开展通道业务等禁止行为,并对销售管理、审慎经营等提了要求;

5)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增补了分级监管、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等内容,丰富了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和监管措施,增加了违规档案记录、专业机构违规责任、财务状况监控和自律管理等内容。

▍《管理规定》在落实扩ㄨ大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举措?

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对外发布的“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举措,《管理规定》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的比例〇上限。另一方面,设置境内外股东统一适用的股东资质条件,不因境内外差异而作出区别╱对待,有助于更好吸引国际优秀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

▍《管理规定》在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思路?

1)明确机构功能定位。在机构◢定义上,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为目的”,立足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在股权结构设计上,适当降低保险公司股东总体持股比例上限,要求境内外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管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50%,在明确保险资管公司是保险资金核心管理人的同时,为吸引ζ包括境外优秀保险公司和资管机构在内的各类股东提供空间。在业务范围◥上,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丰富开展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受托管理其他中长期资金和合格投资者资金等的表↓述,促进多元化发展;

图片

2)强化关键岗位管理。明确董事、监事♂和高管任职资格,特别是从严加强董事长这一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同时,将近年来实施的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的监管实践通过制度化方式再次予以明确,强化公司风险管理的人员岗位要求;

3)全面增补制度空白。现行规定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经营原则、风险管理等缺乏较为系统、明确的规定。《管理规定》结合近年来的监管实践和“资管新规”要求,对影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进行了全面增补完善,进一步强化规则约束,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实现规范化运作;

4)引导发挥监督合力。在明╱确分类监管思路,增补监管评级、违规记录、财务状况监控等监管手段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发挥信息披露、外部审计和自律组织管理作用,引导发挥社会监督合力,提升监管有效性。

来源 |?中国银保监会

]]>
/202112137874.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