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询财 - 《财富管理》杂志社 / 财富管理行业整合传播平台 Wed, 31 Aug 2022 04:33:2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3.6 我开始劝一些←人买二手房了 /202208319787.html /202208319787.html#respond Wed, 31 Aug 2022 04:33:24 +0000 /?p=9787 劝人买二手房?是的。

突然决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来我们这里,咨询买房的客人中,刚需很多。

不少人对新房有执念,但首付不够多,要求却不少,又担心不能按时交付。

石榴Ψ 叔非常理解,毕竟买房这件事儿,是多数人一辈子做的重大决策之一。当下,随着市场出现趋势变化,选房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01

执念怎么来的?楼市自媒体看多了。

眼下,日子不好过,为⊙新楼盘推广,成了楼市自媒体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且僧多粥少。

软文的套路看得都快麻木了,先吹商业体落地,再吹名校分校进驻,最后再把沙盘和渲染图拿出来聊配套。

一边脚踩二手房,一边用所谓的圈层和区位,来让刚需有一种买的不是房子,而是美好未来的幻觉。

缺点?广告费给足,根本不存在。洗脑,无非为了让刚需坚定买房只买新房。

二★手房当真不能买?当然不是。

对于刚需,眼下二手房是很好的选择,不少价格已经被打回原形。

今时今日,不要幻想,买一套房子就能实现阶层跃升,尤其预算不多,更要现实一点,多考虑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属性。


02

为什么要搞清真实需求?

其实很多刚需,对于自己想要买什么房子,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用“清醒”一词?因为看多了,听多了,已经忘记自己买房的初衷,追求一切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幻想名校进驻后会有学区溢价,盖个高楼就是 CBD 能汇集顶级资源。

说句难听〒的,目前市场,真正好的新盘不做广告也会有人抢,只有卖不掉的,才会到处砸钱打广告。

别太迷信售楼处,那种营造出来奢华生活的感觉,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房子卖完就拆了。

石榴叔接触到的刚需,大部分买房是为了结婚,自住是主要需求。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希望小区品质高点,对位置要求反而不多。30 岁左右的现实〓多了,希望配套完善,最好有学区,距离单位不能太远。

当需求落地,变得务实之后,你就会发现,现在选择二@ 手房,更踏实,更容易感知,因为可以对区位、配套、格局、朝向、楼层做更多更细的要求。房子是住的,要住很久。

有一种说法,二手房以后不好卖。新房难道不会变旧吗?真正宜居的房子,永远不缺下家,关键看物∏业。

倒是现在很多总价较低、区位又很差的新房,全是虚无缥缈的规划,销售承诺的配套都存在风险性,就算顺ζ 利交付,入住率也不会高,根本无法出手。


03

有人说,新房更便宜。

如果你充分考虑交房周期,硬件配套的确定性,以及各种风险,再比较两者价格,就会得出另一个答案。

从我们最近观察来看,二三线城市,不少地段没优势的房子,倒挂现象正在消失,踩踏情况突出。说白了,投资客都想跑,就看谁能接受更低的价格。

这些次新房,刚需也好,刚改也好,可以抓◆住机会,大胆的砍,一刀就是八折,没准能铲到底。

现在有一种操作,相中了某小区,把心里价位和要求报给中介,让他们去找房源,和房主谈,攻心战,有确定消息再通知你。

有些小区的房价,就是这样被“打”下来的。


04

最近接触的刚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付很紧张,但是收入高,有的甚至想做到两成首付。

可能吗?

中介有办法,买二手房的一个特点是首付、贷款都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我不建议。

对于未来经济的判断,老南已经在多篇文章里面反复强调,现在不是以前,不适合再把杠杆加到最大。一定要考虑家庭未来风险,可以适当砍掉 1-2 个需求,眼前顿时一片开朗。


一句话,新房卖的是未来,二手房卖的是过去和现在。

对于刚需而言,尤其预算不多的,买房子一定要立足于住,因为现在的情况,有可能一住就是七八年,甚至更长。保值增值,那是刚改考虑的。

最后,提醒大家,买房子多调研,功课做足,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预告一下,就大家关心的学区房,最近石榴叔会单独写一篇深度分析。

-End-

]]>
/202208319787.html/feed 0
最近咨询移民的特别多,但是…… /202207069637.html /202207069637.html#respond Wed, 06 Jul 2022 08:32:13 +0000 /?p=9637

1

先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考虑到客人隐私,部分内容会模糊化。

这位客人在老南这咨询多年了,互相信任度也挺高。一个月前突然和老南说,要移民,并计划参与“A国※购房投资移民”。

当时老南第一时间和客人聊了下,问了下突然移民,具体要解决什么需求。

也基本如老南所预计,基于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焦虑,希望通过移民,全家获得海外身份,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希望能顺带解决,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

老南很直接地告诉客人,这个“A国购房投资移民”,并不适合他。

一方面,客人的家底并没那么厚,如果要参与这个移民,要卖掉国内准一线城市的房子,几乎是倾家荡产移民了。

另一方面,移民后现在的工作会受到影响,大概率要转为自由职业,家庭现金流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最关键的是,这个移民项目,买房,几乎100%的要亏钱,甚至是亏大钱,未来房子很难卖掉。

客户有点不理解,给老南看了移民中介的聊天记录。中介说,A国房产过去十几年,年化11%的涨幅,19年开始横盘,这两年欧洲房价都在大涨,赶紧买,马上就要补涨了。

可事实上,A国是个仅几十万人口的岛国,国家收入完全来自旅游和卖护照,房价上涨也受益这些移民。

在18年,卖护照的移民政策被限,所以房产立刻停止了上涨。当然,这个因果关系,移民中介是不会说的。

图片

积累了十几年的房产泡沫,本地人买不起,基本处于一触即爆的时刻。

而且通过一些国内移民代理去买房,房价还虚高30%+,这妥妥是个坑啊。

所以老南建议这位客人,只考虑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达得到就移,达不到也别勉强,千万别倾家荡产式移民,最后搞不好生活质量还急剧下降。

当然,技术移民没啥利润,中介怎么可能推荐客户?

所以,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2

从专业角度,移民,又被称为身份规划,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

很多人在考虑移民时,往往只听部分移民中介宣传好的一面,但并没有了解负面问题,和潜在风险,甚至连自己的需求都不是很清楚,就是脑子一热,就付钱了。

比如是为了避税?是为了长期居住?是为了孩子教育?

不同的需求,移民方案完全不一样。

而且需要非常细致得了解相关方案的利弊,以及未来政策变化的可能性。

如过去在国内爆款的美国EB5投资移民,这两年,大量的项目,好一点的延迟,差一点的直接暴雷。

前阵子,老南在ξ 一移民公众号上,看到100多个项目,投资人留言抱团:

图片

就这样的留言,上百条,里面接近一半,是项目出了问题,召集大家抱团诉讼,保卡保钱。

其实早在2016年,老南就写了《美国投资移民那些坑》,提醒很多项目存在风险,投前一定要付费找专业律师做调查,不然很容易50万美金,就打水漂了。

不幸又被老南言中了。

而且不少中介,都是什么项目佣金高推什么,哪管以→后洪水涛涛。


3

不过,到了今年,做移民时候,还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全球进入了债务去化周期。也就是“比烂”周期。

因为经济增长放缓,叠加高通胀,很多积累多年的矛盾,都爆发出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如美国最高院的反堕胎,国内这两年互联网上的声音越来越极端,背后都是经济下行期,内部矛盾的激化。上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对应美国的嬉皮士那一代。

这个时候移民,还真要考虑下这个风险。也就是你在哪里,退路更多,手段更多。也许你觉得国内不满意,可你去的地方,问题也不小。结

老南对移民,一直是中性态度,从不鼓励谁去,也不反对谁去,只建议务必明确自己的需求,了解这一步的利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千万别听的天花乱坠,结果踩到大坑里去,尤其“全球比烂大赛”中。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207069637.html/feed 0
豪宅大涨,啥信号? /202203299094.html /202203299094.html#respond Tue, 29 Mar 2022 13:27:35 +0000 /?p=9094 1

从前年开始,楼市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当我们极不乐观的,用“一九现象”来形容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历,史性的拐点会这么早来。

事实是,学区房热度骤降,老破旧无人问津,整个行业头顶依然阴云密布,市场仿佛被冻住。

而另一边,一线城市的豪宅,被抢到天价。

图片

坐标上海,3月11日,位于陆家嘴板块的豪宅,中粮海景壹号,在阿里法拍完成拍卖,经过141轮竞价,以1.78亿元总价成交,超出了起拍价6870万元,折算单价高达30万元/平方米。

在此之前,市场一度担心这样的豪宅,没人敢接。

当月,翠湖天地隽荟一套7楼的377平户型,挂牌价1.35亿元,在很短时间,就以1.3亿元成交。

图片

只有这两套?一张“2022年3月前5天上海豪宅成交数据”的表格,在中介朋友圈刷屏。

光是上海涨?

坐标广州,金融城某商业大平层项目,备案价最高达到42万/平;侨鑫汇悦台一套1300平方顶复,以总价4亿多,折合单价38万成交;珠江新城颐德公馆一套170平方起拍价1500万的法拍房,经过104轮厮杀,以3211万成交。

坐标苏州,一季度已经有34套总价超1000万的豪宅成交。其中1500万以上占50%,最贵3300万+,最快挂牌1周就成交。

……


2

这些豪宅,是2022年才开始涨的吗?一年多以前就开始了。

图片

CRIC数据显示,2021年,重点10城总价1000万元以上新建豪宅,共成交41018套,其中一线成交30916套,皆创历史新高。

图片

总价3000万元以上和5000万元以上成交总量,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6%和31%。

图片

2021年,一线城市二手“千万豪宅”成交18383套,处于历史高位。从单价来看,10万元/平方米以上豪宅共成交14633套,同比增加79%。深圳、三亚、青岛、南京同比涨幅超200%。

单价15万元以上顶豪,全国共成交925套,分布在上海、苏州、北京、深圳和广州五大城市。

核心二三线城市总价1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量,自2011年以来,首次突破1万套,热度也很高。 

高净值人群像买白菜一样疯狂买豪宅,导致量价齐升,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3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投资渠道匮乏。

实体不敢碰,放银行利息太低,买股票吃过大亏,放手上还担心贬值,所以在资产配置时,会拿出一部分配置稀缺不动产。

不少售价超高的豪宅,已经可以直接忽略居住属性,完全作为投资标的物。

这算进入茅台逻辑了?

毕竟稀缺的地◤段永远稀缺,高端的豪宅永不缺钱,对手盘也是有钱人。就拿上海来说,核心地段两三百平的大平层、金桥的独栋花园别墅,还有老洋房,哪个不抢手。

中介还给这部分客户做了人物画像,普遍有多套住宅,而且不同城市,皆是投资,不需要贷款。

有人咨询过我们,现在追涨一线城市豪宅还来得及吗?

把时间轴拉长就会发现,豪宅的投资回报率并没有想地那么高,而且有很强的周期。

这一波行情,可以说是近十年来的一次补涨和价值回归,并不具备持续性。如果顺带改善,倒是可以坚决得上。

至于二线城市,购买力后劲不足,市场乏力。


豪宅只是特例,再次强调,楼市没看到回暖迹象。

当市场一九现象非常清晰之后,真正的需求才浮出水面。

越是刚需,越对价格敏感,户型差点或远点无所谓,特别强调性价比。

中间段,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又是学区,又是配套,还讲ω究户型、朝向、房龄,所以特别挑房子。

高净值人群最看中稀缺,其次是品牌和品质。

]]>
/202203299094.html/feed 0
薇娅涉税,背后那些事 /202112218028.html /202112218028.html#respond Mon, 20 Dec 2021 21:48:00 +0000 /?p=8028 昨天,薇娅逃税被罚一事,全网刷屏。不过税的事,毕竟比较复杂,大家吃瓜主要集中在13.41亿,这个天文数字上。但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其他瓜,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1

其实♀无论是薇娅,还是之前的雪梨,包括未来的***,都踩到了同一个坑里。

从薇娅丈夫的致歉信里,我们会发现这个细节:

图片

“聘用所谓的专业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合规”,后期发现有问题,但整改已晚,毕竟欠税的事实已经产生。

包括税务部门对“雪梨”的涉税公告中,也提到这么一句:

检查中,税务部门发现李志强涉嫌策划、实施和帮助朱宸慧、林珊珊偷逃税,并干扰税务机关调查。

目前,税务部门已依法对李志强进行立案检查,将依法另行处理。

其实,这事,据老南所知,不仅仅是直播,很多企业,都涉及这种所谓的“税务筹划”,想占点便宜,最后埋下了不小的雷。


2

其实,只要在网上一搜,会发现不少所谓的“税收筹划”:

图片

关键词就是——个体、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合伙、核定征收。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正常的企业到个人的税收流程,是企业先交纳增值税、所得税,然后分配给个人,交纳个人所得税。

而这种所谓的筹划,是直接通过“个独、个体+核定征收”的方式,把实际税率,给大幅度降低。

图片

听上去逻辑自洽,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最多能省掉90%的税,不少人就心动了。

把自己的公司,拆分成N个,去追求最高的节税效果。


3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巨大的坑。

一方面,核定征收的低税率政策,是国家针对小微企业的福利。

说白了,就是什么小个体户,小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税收优惠。

但是,你一个全国顶流的直播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大拆小避税,显然背离了这个政策的初衷。

而且,500万以上就是一般纳税人了,不允许核定征收。

同时,这些分拆的公司,往往也就是走账,并没有实际经营,也就是公告中的“虚构业务”,这都是板上钉钉的违规违法。

这里补充下,关于25%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小微企业也有优惠的。

图片

如应纳税100万以下的,企业所得税不是25%,是2.5%。300万以下,综合是7.5%。

图片

所以,你薇娅都直播一姐了,还大拆小避税,去硬凑国家给小微企业的福利,自然躲不过去。

另一方面,不少税收筹划,想的太简单。

老南当年在券商工作期间,也处理过一些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的税务筹划。

当时都特别注意细节的合规性,如正常纳税,后期返还,而且是地税部分返还。国税部分,想都别想。

而薇娅这种,国税地税都逃,就太不讲政治了。


税收筹划的前提,必须是合法合规。

尤其是税务咨询,真不是看哪家省得多,而是看哪家更合规。

此外,公司到一定规模,为国纳税,为民造福的基本意识,还是要有的。

毕竟,共同富裕,越是富人,越是要依法纳税。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112218028.html/feed 0
大佬高善文最新发声:未来机会在哪里 /202112167925.html /202112167925.html#respond Thu, 16 Dec 2021 10:49:57 +0000 /?p=7925 文 / 南小鹏 (微信公众号:石榴询财)

PART ONE

高博这次的年度报告,估计各家公众号会刷屏,老南猜测各家标题会以高博讲座第一部分,房地产那段,毕竟这个是最带流量的。

但老南觉得,毕竟无论房地产如何调控,未来都是一九效应。

长期看,居住属性才是王道,金融属性会越来越弱。

但实际上,老南全场听下来,高博的核心,反而是二、三两段,经济结构转型。

这也是我们更要重点关注的。

虽然写了没什么流量,但还是忍不住想写。

PART TWO

回到高博的报告,他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分析,分别从工业出口,和上市公司两个维度,从行业的营收、增速等,细分成了高、中、低,三大类:

按工业出口交货维度:

上市公司营收增速维度:

通过这个维度,去切入细分赛道的情况。

下面这张图,结论其实很清晰了,请品鉴:

未来,高、中、低三类行业,差异会越来越大。

长期的机⊙会,老南觉得不仅仅是理财,包括你的职业生涯,都在“高”那一档。

PART THREE

毕竟高博是宏观分析师,看的都是长期趋势,维度比较高。

报告会后半部分,是安信策略分析师陈果的演讲,PPT里专门细化了高博的逻辑:

说白了,就是高成长的专精特新,制造升级中的机会。

老∮南也看了下不少媒体,关于高博演讲的稿件,这段描述很多:

高善文表示,站在2021年看,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已明显收缩,占比在绝大部分的是处在高增长时期的民营企业,且未来十年利率中枢下沉╳有较高确定性。

这意味着,与2010年相比,当下A股的股票市场结构已显著向好,未来10年,A股上市给投资者创造回报的潜力,较过去10年显著更高。

老南觉得表述的很准确,但要补充一句:未来10年的机会,绝对不是普涨,而是集中在“高”那一类行业。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宏观分析师,给你的指引。

可以参考美股,过去10年美股涨幅惊人,但实际上剖开细看,核心涨幅,就是那几家巨头ㄨ带来的:

无论是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还是在这些公司工作,都是人生赢家。

所以,明年,难贵难,机会,还是有的。

咱们一月初,在《2022如何理财》的视频中,详细聊。?

—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112167925.html/feed 0
“奥密克戎”扩散全球,我们的理财是否要调整? /202112037800.html /202112037800.html#respond Fri, 03 Dec 2021 08:44:00 +0000 /?p=7800

最近几天,不少朋友都问老南,新冠变种“奥密克戎”来了,我们的理财配置,是否要调整?今天聊下。

1

开篇直接说思路:

很多时候,我们固然希望有◆个答案,直接照抄就好。

但基于静态预测的答案,往往如同刻舟求剑,在动态的变化中,毫无价值。

所以更重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基于动态变化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

对“奥密克戎”也是如此。

上周看到新闻后,老南一直在刷国内外的专业分析(不含什么内容都能驾驭的万能大V)。

主要看的还是防疫、病毒、疫苗这些领域的从业者的文章。

图片

看下来的感觉,就是:

一,预计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但对当前疫苗如何,不确定;

二、预计有较强的传染力,但和之前达尔塔病毒相比如何,不确定;

三、重症率、病死率如何,不确定。

图片

发现没,从科学上角度看,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从决策角度而言,就要针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

无非就是按照好、中、差三种可能,预计在7-14天后揭晓,去评估对国内外、各大类资产的影响程度。


2

从国内而言,影响有限,毕竟当前严格的清零政策,虽有个别跑冒滴漏,但成不了大气候。

但对完全开放,仅靠疫苗来扛的海¤外而言,如遇到最差可能,那影响会很大。所以以色列和日本,直接ぷ封国了。

再从各大类资产角度看,A股从年初春节调整至今,目前整体估值并不高,除了新能源等少数行业比较贵,其他要不今年一直在跌,要不估值也就中位数。

而反观美股,席勒PE来看,目前的估值仅次于98年纳斯达克破灭前了,甚至比08年次贷危机还高。也就是隐含了很高的增速,但当前美股的确奇迹般的达到了这样的增速,但这个高增速是否能持续?

尤其在美国通胀创了30年新高,美联储有可能提前退出QE的情况下。

图片

所以,如此一整理,你就会得到一个大概的思路。

1、如果病毒较弱或一般,事件本身对A股整体冲击有限;但对美股而言有可能反而是利空,即美联储更快退出QE,抬升市场利率,利空美股。

2、如果病毒的确是大BOSS级别,那对欧美而言绝对是重创,但美联储退出QE可能会推迟,那对市场的影响,则会很复杂。

简而言之,这个事件,更多是要关注,海外市场对国内的冲击。

实际上,上周四、五两∩个交易日,市场的波动,非常清晰的体现了海外冲击大于国内冲击。

图片
图片来源:Bloomberg,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3

谈到这里,对我们家庭理财,资产配置而言,相信你不懂也懂了:

如你是长期定投的,该怎么定投还怎么定投,这事和你没啥关系;

如你重仓的产品,底层股票和海外关联度很高,那还真要重视下这事的发展;

如你重仓美股,那真要控制下仓位,或者采取短期对冲手段,密切跟踪进展。

但无论如何,从长期角度而言,“奥密克戎”更像一个短期事件冲击,本身很难导致趋势性变化。

<>

]]>
/202112037800.html/feed 0
基金,这么卖,就快要吃人了 /202009254326.html /202009254326.html#respond Fri, 25 Sep 2020 04:52:00 +0000 /?p=4326

1

考虑到老南今天这篇,又要得罪不少人,开篇先来点搞笑的。这两天有个新闻,特别火,标题是这样的,相信大家都看过:

牛逼吧,资产翻到100万。

不过,看新闻,一定要连起来看,才好玩。

3个月前,还有这么一条:

是不是看的和老南一样,手捂菊花,笑而不语?外卖公司,真是个能化腐朽为神奇,和少林寺媲美的神秘组织:

看来,以后点外卖,一定要对外卖小哥笑脸相迎,然后要个代码,离财富自由就不远了。

那问题■来了,当媒体在爆炒,外卖小哥资产翻到100万时,这感觉,是否似曾相识?

2

今天,科创板ETF开卖,热度相当高,单日认购1000亿,超过了当年沪深300ETF首发,500多亿的历史记录。

只是,大家还记得,老南在7月,曾写过《这个基金,千万别碰》,提醒大家:

科创板估值过高,今年涨了70%多,不是不能买,但不是现▽在。

看下“科创50”,前阵子,最低跌到1280去了,如果7月高点进去,2个月,25%没了。

然后,在某位7月,推荐大家买“科创板基金”,这几天又在推“科创50”的大V,文章后面,关灯吃面的散户,只能无奈。

为何老南,不看好当前的科创板?

大量股东,股票上市了,股价给散户韭菜抄到天上,不减持买大平层,改善下生活吗?

老南还记得,15年时候,某知名高校的EMBA班,请老南去讲课。

课后酒桌上,一个即将挂牌的老板,借着酒劲,认真和老南说:

我已经准备好了,等公司一上去,几个矿山,装进去,把股价弄高点,就把公司卖了。

你能说这些要减持的老板,是错的?

老南并不︻认为。做实业,的确太苦了。

公司一上市,股价抄到天上。公司股东只要把股票卖一部分,就能赚到干实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赚到的钱,不卖是傻子啊。

关键是,谁把股价抄那么高?

所以,为何老南不看好“科创50”?

除了估值偏高,大股东减持,尤其是通过“份额换ETF”方式减持,都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当然,如果减持潮后,估值恢复,甚至砸个坑出来,那还是ok的。

3

回到开篇说的故事,在那篇外卖小哥的文章中,老南很认真的找了下原文,居然完全没提到,外卖小哥初期投入多少,只说18年底投入。

那是投入10万,赚到100万?还是投入90万赚到100万?这差别可大了。

按照□ 老南的经验,记者明明知道,但故意不写的重要部分,如果照实写出来,往往会严重影响流量。

想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卖方负责忽悠机构,媒体负责忽悠散户,各司其职。

老南拉了个数据,给大△家看看,WIND里的,普通股票基金指数:

为方便大家,整理成一个表格:

数据来源:wind 石榴询财

数据给大家总结下:

1、2003年底到今天,16年多,股票基金,长期看整体是上涨的,累计涨幅12.5倍,年化收益16.91%。基本ぷ快赶上深圳房产了。

2、几次牛市上涨阶段,基金财富效应相当惊人。但之后的下跌,40%到50%的跌幅,也相当酸爽。

3、长期看,摊平后,长期持有基金的年化收益,终究会回归均值。

4、买基金,尤其是一次性买入,还是要适当择时,避免买在高处,否则跌起来,相当酸爽。


4

上个月,基金行业,还有个╳大型撕逼事件。

“长信内需成长混合”半年报里,基金经理安昀,不点名批评:

基本▂地球人一看,说的就是蔡嵩松,和他的“诺安成长混合”。

规模快速从10个亿到150多亿,19年以来净值1到2.68。然后这阵子,暴跌到2。

数据来源:wind 石榴询财

数据来源:wind 石榴询财

难道,基金经理有错吗?老南并不认为基金经理本身有错。

问题在于,明明知道这基金重仓半导体,又都知道半导体估值到天上去了,基民不懂,到处推荐的销售渠道,难道也不懂?

我相信,很多人是懂的,但扛不住这个基金历史业绩太好了,更容易忽悠,好卖啊,好完成KPI啊。

老南7月3日,《牛市又来了?》中,就提示过半导体估值过高的风险。

而这只基√金,7月14日到顶,开始一路大跌。

所以,看看最近,都是什么行业的股票在暴跌,又是什么行业的股票,没怎么跌?


监管部门反复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可是,真正尽责的卖▲者,并不多,毕竟KPI压着,是卖提成高的?还是买好的?还用说吗?

但作为买者,还是要对自己的血汗钱负责。

最后,转下老南去年底,在《2020年如何理财?》中,这张PPT,供大家参考。长期看,我们到底在赚什么钱?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009254326.html/feed 0
最近固收理财买什么好? /202009184121.html /202009184121.html#respond Fri, 18 Sep 2020 02:52:00 +0000 /?p=4121
1

前阵子,老南在直播中和大家聊过,今年固收类产品,资产荒会很明显。

一方面经济下行周期,优质的资产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去杠杆,也会导致产品大幅度减少。

所以,下图可以看下,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从18年4月后,一路下滑,头都不回。

再看看信托,收益率也一路暴跌,下图紫色部分(8%以上收益),4、5月份以来,快速减少。

实际上,这阵子,因为去杠杆,控制风险,信托产品也越来越少,更多都是明◥股实债的。
麻烦的是,少就少了,风险事件还多了,光8月份,就有200亿的违约事件。

所以,如果在家庭理财配置中,固定收益类的,怎么办?

2

一方面,如果资金净额比较小,老老实实的,银行理财,或者债券基金。

银行理财,稍微找找,年化收益3%到4%的,还是不少的。

至于债券基金,考虑到债券今年5月,疫情得到控制后,一路暴跌,基本把疫情期间,债券的涨幅跌没了,所以,目前这个位置,买债基风险还真不大了。

写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问老南,债券基金怎么选,我们之前写过《债券基金能下手了?一篇让你彻悟的文章》、《债券基金暴跌,怎么办?》。

再教你个聪▓明的笨办法,看看债券基金,那些每日限购的,类似每天只能买1000的,或者1万的,基本业绩都不会差。

3

另一方面,不妨去券商寻寻宝。

这里特别要提下,目前不少券商为了吸引开户,会提供一些收益率很高,动不动就5%、6%的,但也就7天、14天,时间太短,收益再高,可能盒饭都买不到。收益高,时间也◥要长。

照例不做广告,列几类产品模式供大家参考。

一种是,6个月的定开,业绩报酬5%,这在当下属于偏高的了。但也要注意产品投向,别混进什么高风险的。

一种是这类,半年,4%保底,然后根据挂钩指数的涨幅,看是否能多拿点。

考虑最近中证500跌了些,半年,涨15%概率几乎为零,但涨个8%,貌似的确可以小赌一下,即使没有,也有4%保底。

这类产品,一方面要明确,最坏的情况,要亏多少,如果有个保底收益,自然最好,最坏也是个4%的理财了。

如果最坏情况要亏本金,那就要思考下值不值了。

此外,也要考虑收益的可能性,如这个产品,如果没有8%这档,只有15%,概率几乎为0,那不≡如直接买上面那个5%的理财了。再次,这几年券商比较多的雪球类产品,也是一种选择。

但这种产品就更加复杂了,因为有可能本金亏损的,所以要特别关注,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本金会亏损。

如上面这款,挂钩指数下跌30%,那你可以估摸下,概率高不高,反正我觉得,目前3200多的点位,跌到2300左右,概率偏低。当然,如果更低的点位买会更好。

4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波动的,类固收的。这几年,这方面的大赢家,就是量化对冲私募产品。

其实老南在《2019年如何理财?》、《2020年如何理财?》中,都明确建议过这类产品。

如一些套利、中性策略、T+0、CTA等,0风∮险敞口的,也差不多能有7%、8%甚至10%的收益,而回撤控制在2%以内。

但这类产品,因为底层复杂,选择难度很大,投资后的跟踪管理也要求很高,普通投资者而言,有一定的驾驭难度。也可以通过一些量化FOF类的√私募去投资。

当然,传统的非标信托,尤其优质的地产类的,依然在可投范围内。

可参考我们之前的这篇,《房产类固收产品,现在还能买吗?》。还是那句话,务必穿透底层资产。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经济下行期,资产荒会是常态,加上钱太多了,没地方去,更是加剧了资产荒。

所以,务必谨慎的选择,尤其是对最坏的情况发生,会怎么样,要心中有数。

当然,虽然这两年股市收益不错,但也要小心明年,国庆后老南直播和大家聊。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009184121.html/feed 0
这类理财,千万别碰了 /202009113914.html /202009113914.html#respond Fri, 11 Sep 2020 10:10:00 +0000 /?p=3914
1

昨天,金融圈内出了个大新闻,甚至比这几天暴跌的创业板,影响更大。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向各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清整办函〔2020〕14号)。这是监管部门首次下发专门针对金交所清理整顿的文件。

实际上,去年9月,老南就写过《突发:金交所整顿倒@计时,你持有这类资产吗?》,提醒大家远离金交所产品。

毕竟这些产品,一买往往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进去后,就不容易出来了。

现在,板子真打下来了。

2

先回顾下,17年以来,我们就开始不断提醒大家,注意非标固收产品的风险:

2017.7.20,《幺蛾子太多,理财不能随便买了》中,首次提醒:

所以,以银行一年期理财年化收益为标准,高于这个数字2%以上,宣称固定收益的理财,只要你看不清楚最终的资金投向,只要借钱的没拿出足够的ξ硬通货来抵押担保的;还有那些和你只谈情怀不谈能不能、如何赚钱股权融资;还有那些这个金交所绕一下,那个什么绕一下的一团浆糊的产品;还有天天借钱到处大手笔投资,不见有什么实业有稳定现金流的;还有那些杠杆高的银行都害怕,借新还旧的财技高手公司。这些,不适合你的血汗钱。

2018.1.16,《从未有过如此极端的绝望》中,提醒:

银行、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等非标业务接连被叫停。看到底层资产优质的固收理财产品,别错过,抓紧买。坚决回避底层不清晰,有期限错配、借新还旧、受信贷收缩影响巨大的品种。

这篇提醒:

闭着眼睛买信托、资管、私募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不能再闭着眼睛,哪个收益高买哪个。要充分了解产品底层资产。

最近逾期的产品,都是在比拼,哪家当年产品设计时,抵押、担保足够优质,即使逾期,也还是能本息顺利兑付。

2018.5.1,《资管新规》出台后,《别了,保本理财》提醒:

远离一切明显资金池,或疑似资金池的产品。

市场下行期,风险在所难免。但只要底层资产是真实的,清晰的,即使逾期,也有各种方法,降低、甚至避免损失。

2019.5.26,《信托,不能闭着眼睛买了》,通过几个产品案例,提醒:

不是说,所有的信托都不能碰了。而是买之前,如果闭着眼睛,只看收益率买,那最后,真是拼人品了。

2019.9.1,《突发:金交所整顿倒计时∏,你持有这类资产吗?》,提醒:

这两年,随着P2P,和非标固收私募(私募其他类牌照)的整顿,不少有毒资产,都躲到了地方金交所通道,继续融资,这也是最后一个庇护所。而随着地方金交所整顿的开始,这些有毒资产,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今年6月,随着四川信托资金池全面停止兑付,很多人开始小心了。

3

本次的监管文件,核心有6点:

1、未经批准,不得备案、发行、销售金融产品或者私募基金产品。不得为网贷平台、房企、金融机构、融资租赁等公司融资或者进行业务合作。

2、不得向个人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产品,已经销售的必须逐步清理≡。

3、不得异地开展业务,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范围限定。

4、严禁为股东或者关联方提供自融或者担保。

5、存量金交所严格执行清理整顿,同时不得新增。

6、考虑新冠疫情,清理整顿工作截止时间由2020年底延迟至2021年6月。

其中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第2、第6两点。

第2点明确,金交所产品不得卖给个人。基本上就宣告很多做旁氏的,借新还旧的,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链真要断了。

第6点明确,明年6月,是大限。

4

实际上,如某些业内都知道的大型财富公司↘,底层有个毛资产,就靠金交所不断发产品续命;某几家民营实控的信托,资金池就靠着金交所融资撑着;还有某些大型P2P,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敢合作提供资金,就靠着金交所融资扛着。

现在,这个监管文件一出,基本凉凉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务必警惕。

一定要看下,你已经或计划购买的产品要素表,如果产品名称是“定向债权融资工具”、“债权投资计划”、“定向融资工具〇”;备案机构,是“某某金融资产交易所”、“某某股权交易中心”,务必小心。

如果已买了有问题的资产,能提前赎回的,赶紧赎回。对于理财师∑而言,到这时候了,还敢拍着胸脯,去卖这些的,那不是坏,是很坏。

如老南书中那句话,投资理财,不亏钱,才能赚钱。

为什么我们一直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赚再多,也敌不过踩一两次坑。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009113914.html/feed 0
谁在诱导你理财犯错? /202009083799.html /202009083799.html#respond Tue, 08 Sep 2020 06:15:27 +0000 /?p=3799
1

今天,聊个互联网信息污染的问题。

先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某大门户网站,前两天有这么个标题:

看的老南手捂菊花,笑而不语。

这基本是标题党最高境界,可以拿终身成就奖了。

看下汇率:

因美联储3月份以来无上限放水,美元走入贬值通道,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4%多。

但写4%多不过瘾,哪里有“”暴涨3500点”看起来爽?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

此外,写“换5万美元亏2928美元”,“换34万亏2万”,哪有“换5万美元亏2万”更吸人眼球?

再看一个:

这个新闻看完←什么感觉?为啥小美女劈叉下,也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警告?

实际上,上海警方的处罚通告里,有这么一句话:在明知乘坐上海市轨道交通须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蓄意在轨交13号线武宁路站、隆德路站站台摘下口罩后(挂于耳侧)多次做出劈叉动作,并拍摄相关视频发布于网络。

很明显,这两位经常到处劈叉的网红,只有这次被行政警告,不是因为劈叉,是因为在地铁没戴口罩,并拍视频▲传播。

但很多网站、自媒体在转这事时,几乎都没提到处罚的具体原因。不然●哪里有流量?如何完成KPI?毕竟,越有争议,越有人撕逼吵架,才有流量。

所以,为何老南一直说,互联网不但没减少信息不对称,反而严重加剧了冲突矛盾?

国内的头条、抖音、微博;包括海外的推特、脸书,都一样。因为流量背后,是巨大的财富,越容易撕逼、越刺╲激眼球,才越有流量。

至于大量垃圾信息,造成的社会恶劣影响,谁在乎呢?

2

回到理财类的信息,互联网上,媒体上,也是被污染的可以。前几天,老南看到这么一条新闻:

基本上第一段一看,业内懂♀行的就有数了,保险公司做的不但没问题,甚至还算是照顾投保人了。

但这篇文章从标题到后面的内容,如果不是业内,看下来几乎100%只会得出一个结论:保险都是骗人的。

首先,标题就在严重误导了,而且文中也没从理财科普角度,告诉大家:所有的重疾险条款,癌症,非恶性肿瘤,都是不赔的。(轻症条款是赔的)

重疾险种,“恶性肿瘤”条款,国内∞所有的重疾险,完全一模一样。

因为监管怕保险公司欺负客户,对于重疾的疾病认定的核心条款,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

但很遗憾,这事,这篇新闻,只字未提。

其次,等待期不赔,一笔带过。

从新闻描述看,这个重疾险的等待期,是180天。也就是保险公司未了防止投保人带病投保,设定了个等待期,有的是90天,有的是180天。

这位投保人,是在投保后第2个月查出肿瘤,按照合同,的确是不赔的。

很遗憾,又一个重要的科普点,这篇新闻只字未提。

再次,宽限期过期『,产品可以终止,依然没提。

新闻提到,这位客户,到期后没交保费,直到62天突然想起来。

一般这种情况,按照合同条款,过期长达2个月都没续费,保险公司是可以自行终止条款的。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同意续费了,但提出个要求,即“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对被保险人因肺部原位癌、肺部恶性肿瘤引发的保险责任,公司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

结果客户不同意,认为不公平。

媒体到这时,也完全没科普,按时缴费的重要性。

3

老南看完这个新闻,只能说真的很遗憾,实际上,每一个客人,投保出问题的案例,都很值得认真分析,提醒金融消费者,注意防范。

结果通篇文章,完全没提到保险合同的约定。当然,如果提到了,估计也没什么阅读量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客人买保险的销售,也是有责任的。明知客人存在这些问题,为何没反复提醒续交保费?

实际上,这几年,互联网上关于金融的关键词,被污染的非常厉害。

你可以尝试下,在某知名搜索引擎,搜索任何一个产品,基本第一条,都是你搜的产品,有什么什么缺陷。

你点开一看,几乎100%是另一个卖≡保险公司,投放的广告。

对于普通人,想在互联网上,找到点干净、客观、有用的信息,越来越难了。搜的到的,都是别人的获客手段。

投保的过程,大部分人合同就没看过,稀里糊涂的就买了,最后知道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和预期不一样,觉得保险都是骗子:

可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互联网的错?还是谁的错?

所以,买保险前,强烈建议看下老南写的:《保险怎么买划算》,起码自己要懂,才不会被忽悠。

其次,买保险,别找熟人,要找专业的人。

再次,买保险前,务必自己把合同好好看看,尤其加黑加粗的部分。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

]]>
/20200908379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