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 - 《财富管理》杂志社 / 财富管☉理行业整合传播平台 Thu, 12 Nov 2020 08:31: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3.6 全球财富管理行业启动“数字化实验” 国内独立财管巨头诺亚财富如何数字化豹变? /202011125054.html /202011125054.html#respond Thu, 12 Nov 2020 08:31:24 +0000 /?p=5054

美国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希·金在《银行4.0》中指出,未来金融行业最大的趋势就是“金融服务将无处不在,就是ㄨ不在银行网点”。技术全面赋能的财富管理时代正在到来,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卐型的澎湃浪潮。

中国语境下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在经历同样剧烈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科技←将取代以刚兑为基础的“机构背书”,成为下一阶段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信任基础。面对客户结构、市场需求、监管环境的变化,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打造数字化平台,寻找差异化定位,获得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以诺亚为代表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们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 财富管理展业∩模式正历经新一轮“范式转换”

财富管理业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管家制度。17世纪,私人银行由瑞士日内瓦→兴起,到19世纪出现了现代金融业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进入繁盛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财富管理”开始◢正式成为一个行业用语,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逐渐成为主流业务,并在欧美¤盛行。

进入21世纪初,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才算有了初创和扩张的态势,开启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大门,诺亚财富便是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代表之一。

市场总是沉浮,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财富管理行业,运营模式√几乎没有改变过,但近20年,财ζ富管理的传统业务模式逐渐瓦解。而这些颠覆性的变化,既源于数字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年轻化客♀户的崛起,也是市场和监管环境变化下财富管理机构主动选择的结果。

一方面,线上化和移动端变革,使得高净值人群理财偏好和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悄♂然改变,客户结构发生巨变。《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中有大量来ζ 自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新兴富裕阶层。这类人群在高净值人群所占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36%。

新富人群对财富管理渠道偏好的不断上移,对财富管理平台的专业性、产品筛选、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客户体验和综合财富规划等专业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针对客群需求的变化■,财富管理机构需要提供Ψ与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和现金流周期更紧密匹配的量体裁衣式的财富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在∮旧有的财富管理展业模式下,金融机构更多地依靠线下渠道开展业务,通过线下面对面交流,建立起与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信任关系。而资管新规落地后,中国投资者↙过往对机构刚兑能力和客户经理个人关系的信任基石被彻底打破。这也意味ㄨ着,过往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以产品销售为主要导向的野蛮扩张模式将向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精细化发展路径转变。

在此背景下,纯粹依赖线下资源的展业模式或将难以为继,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将步入一个由科技驱动,通过数字化手段明晰客户画像、洞察客户】需求、理解金融产品并优化资产配置乃至「「个性化定制,以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财富管理新时代。

? 国内外财富管理№巨头们的“数字化实验”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以及高净值客户对于全天候便捷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国内外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为了应对数字化趋㊣ 势,都在通过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数字化手⊙段提供实时、定制化的财富管理远程服务▆▆。

瑞银、摩根士丹利、美林美银作为全球财富管理领域的三巨头,从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看,已与其他机构拉开了明显差距,也都明确将数字化财富管理作为未来的核心战略,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尝〗试。

尤其是已经从当年投╲行巨头彻底转变成数字化财富管理霸主的瑞银。瑞银的科技』战略就是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和产品研发能力,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成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所有工作都围绕该中心展开;最终确保数字化财富管理领导者地位。

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金融科技的总体战略就是通过数据驱@ 动、金融科技生态实现ω 财富管理转型,服务客户。从公司的IT投入和近几年的诸多系统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特征等现代科技领域全面铺开。摩根士丹利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领先,并能很好融合业务,驱动业务,杀手锏就是基于科技的转型能更好的帮助机构找到差距、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

放眼国内,各类传统◆金融机构也愈发重视科技赋能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推动。中金研报分析指▽出,从绝对投入额来看,零售转型领先的平安集团和招商银行2019年科技投入达到百亿级,占其营收比重分别为1%和4%;券商中的华泰证※券2019年科技投入达到14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6%。

数字化转型引≡领模式创新,科技赋︾能逐步由前端客户触达、向中后台建设及业务生态圈打造渗透。上述金融机构在科技战略的定位以及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应用阶段上有所差异。例如:

招商银行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手段、以大数据为驱动、以MAU为指标,深入〇推进零售金融3.0数字化转型;

平安银行提出“科技引领”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科技赋能零售业务转型,着力打造更便捷、更智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华泰证券提出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思维和手∑ 段彻底改造业务及管理模式;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已形成总部驱动的平▂台化发展模式,面向客户的移动服务◥平台“涨乐财富通”与面向投资顾问的工作云平台“AORTA”在迭代升级中实现贯通。

? 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如何全面拥抱数字化?

尽管多数财富管理机构都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数据支△撑认知不足、部分机构不重视数据的开发,只聚焦于业务流程的自动化々改造,资源投入能力不足,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数字化转型投入等等。

2020年3月,《全球数字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指出,智能化是财富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金融〖机构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数”及“用数”体系。构建匹配的组织、人才和文化,才能真正聚沙ξ 成塔,使智←能化应用全面开花、形成规模。可见,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环节的转变,而是一个从技术到思维的系统工程

事实上,数字技术对财富管理的赋能也是全方位的,是从渠道端到资产端再到投后管理服务的全流程再造和价值重塑。

首先,科技能够增进♀了解客户的财富需求。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手段显著提升内部运营效率,从营销管理到资◆产配置等智能化系统工具,赋能服务团队的同时帮助理财师更好地了解和服务客户。

其次,科技能够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服务的客观性和提升用户体验,真正为客户○考虑。据了解,已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联手数据服务商,对底层资产实现数字化智能管理,借助AI算法︼建立包括资产体检 、交易诊断、风控防范、资产估值监测的数据大↓脑平台,实现投前项目评审标准化、投中穿透式监测、投后立体化管理,大幅增强底层资产投资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科技能够依托对产品和客户的理解赋能专业投资能力。通过智能投顾实现大众客群智能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并整合跨领域的资源,助力∩投顾满足高净值客群泛金融、非金融服务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业态如何更迭,财富管理的本质仍然是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科技仅仅※是实现更高效、更透明、更精准的资产配置工具与手段。数字财富管理既区别于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诉求的现◢金管理,也在价★值定位、客户、产品、服务及渠道上亦迥异于传统财富管理。此外,财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局限于线上化,而是尽可能通过技术创造价值,为理财师、资产管理、渠道等业务赋能。

? 从非标转标到数字化转型,诺亚的第╱二次“自我革命”

如今,互■联网和科技的进步让信息更加透明,客户服务的交互模式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演变成人机的实时交互,客户需要实时获取精准的行业及产品信息,认知迭代速度和成长速度远高于市场预期。这就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转变,必须懂科技。

10月,一年一度的诺亚战略务虚会上,独立运营15年、上市10年的财富管理行业巨头诺亚财富ㄨ的另一只靴子终落地:诺亚明确了将拥抱全球数字化浪潮变化的大趋势,并≡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

自诺亚2005年创立至今,回顾过去15年的历程,诺亚已然成为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的行业巨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也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对诺亚这样的行业巨头而言∏∏,做高竞争壁垒才♂是关键。

如果财富管理机构不具备高端的数字化能力,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那么将很难有客户愿意把财富交给他们打理。因为资产管理天生是产品驱动的,而对于财富管理来说,KYC、KYA、KYP的匹配至关重要。

在渠道端要实现数字化过程管理,叠加线下专业◎投顾服务,从而满足高净值客户深度资产配置服务的需求,这其中包括↙↙理财师管理和客户需求及行为的数字化;产品端要做到产品筛选能力数字化、投研能力数字化和产品存续数字化;客户端要提升空中渠道服务,标准化作业流程,提供真人在线∑投顾服务,优化自@助下单体验,差异化在线B2C体验。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提前触达和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实现财富、资管、投资三者的深度协同。

从去年三季度的果断非标转标,到今年四季度的直面数字化转型,诺亚之所以这么果々敢,与长期以来客户的持续信任和深厚的资源积累不无关系。

庞大和优质的线下◣理财师队伍,是诺亚所具备而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的巨大资源。因此现在的关键便是如何将线下的标准动作数字化,全流程、全天候赋能理财师,如何构建卓越的数字化能力,并及时↑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数字化所有的线下标准动♀作,全流程、全天候赋能理财师,既可以助力诺亚理财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理财师服务效能和效益,同时,也降低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进入门槛。诸如诺亚这样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以差异化特色产品和服务立足市场,但也面临着标准化□与同质化产品的挑战。

要把科技能力从支持业务转变到驱动业务,除了加∞快硬件设施的部署以外,财富管理机构还须不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汪静波表示:“诺亚的所有干部都要关心和支持科技的发展,让业务和科技更好的融合,从而形成合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将识别和提拔更多有担☉当做出过贡献的专〇家和干部,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得更好,从而使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同时,我们也要从业务队伍中选拔骨干,加入到科技团队中来,提高整个科技团队的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

-END-

在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你看到№的讯息将不仅限于新闻,而是更有价值的“情报”——

]]>
/202011125054.html/feed 0
中国银保监会提示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应注意甄别其广告主体资质 /202010294853.html /202010294853.html#respond Thu, 29 Oct 2020 00:00:00 +0000 /?p=4853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0月28日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直播带货这一新⌒媒体购物形式出现以来,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其中,有些金融产品相关的直播营销行为存在风险隐患。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 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封面图片|Graydon Driver

当前金融直播营销存在两方面主要风险 ?

(一)金融直播营销主体混乱,或隐藏诈骗风险

一是无资质主体“鱼目混珠”。由于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基本无门槛限制,一些★无资质主体擅自开展金融产品直播营销,涉嫌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甚至有所谓的“科技公司”“咨询公司”以投资虚拟货币、外汇、网络理财为名进行诈骗。还有直播平台为吸引用户,承诺在平台充值后有高额收益并可随时提现,存在异化为非法集资的风险。

二是直播平台信息设ζ置混乱。有的直播平台信息设ζ置混乱,没有清晰展示分期、借贷等金融产品实际〖提供者,平台用户可能被营销氛围带动,在主体不清、风险不明的情况下冲动消费。

三是非专业人士误导或欺骗。有些并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士自我包装为“理财专家”“保险专家”,对金融产品进行不当解读、不当类比。加之直播平台受众广泛,金融知识♀薄弱、风险〓防范能力差的用户易受误导或欺骗。

(二)直播营销行为存在销售误导风险

一是虚假或夸大宣传。有的直播营销为博眼球,对借贷产品、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搞夸大宣传、噱头宣传:如“最快x分钟放款”“最长免息xx天”“免息”“首月仅需几元,最高几Ψ百万保障”“限时限量”等,但实际上多数消费者难以符合广告◥◥宣称的免息条件、放贷条件或∴产品销售范围,亦或是“免息不免费”、隐含保费逐月递增等。

二是偷换概念、简单比价。有的直播营销广告以万元借款需支付的日利息来强调息费低,易导致消费者对借款成▂本产生错误认识,但实际的综合年化利率水平相当高。有的仅对保险产品价格进行简单比较,却【不详细介绍保险责任,故意隐瞒除外↑责任、分红收益不确定等重要信息,甚至曲解保险产品条款,宣称“什么都保”,容易引发消费者误解。

三是信息披露、风险告知或提示不到位。有的直播营销行为未能向观众充分提示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免责条款等「「,或者没有用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方式对权利义务、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进行说明※※,消费者可能在未充分知悉风险的情况下被带动,购买了不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规定,金融营销@ 宣传是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相关主体应在取得相应▆金融业务经营资质的前∏提下自行开展或委托他人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各金融机构应当落实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主体责任,切实规范本机构及合作方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

消费者可从ω三方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一)辨明直播主体资质◆

目前,大部分直播营销更倾向于发挥流量引导作用,通过直播吸引消费者兴趣后,以提供购买链接或线〗下引流的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如有意购买,应弄清发布营销广告、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主体,注意相应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不随意ω 点击不明链接,不在正规金融机构销售渠道以外∑的页面随意提供个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防范欺诈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二)看清直播内容

金融营销在直播场景下,容易出现由于直播时间限制或消费者中途观看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披露不足、消费者信息获取√不全等情况。建议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在购买前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如借贷产品的息费标准、实际年化利率,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等,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的投资观。警惕一些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足、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三)知悉金融消费或投资风险

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推介,而直播々带货模式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对一地充分沟通。公众应对此有理々性、清醒的认知,不被直播营销所营造的氛围煽动而盲目消费或冲动投资,在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后,审慎评估自身是否能够承担或接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

-END-

]]>
/202010294853.html/feed 0